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八百一十章 請高青天出獄勸退賊人,救救大宋!(2 / 2)


何執中剛剛已經從側門入過內城,看到了惶惶不可終日的趙佶,完全不出意料的是,他沒有從這位官家口中,得到任何有意義的決斷,衹有怒罵與哭訴,這也更加堅定了來見高求的決定,與趙佶一起,君臣之間也對好了口供,此時開始哄騙:

“陛下迺至聖至明,純孝之君,對於向太後絕對沒有絲毫加害之意,民間所傳的弑母謠說,都是遼人的諜細編造,目的就是撕燬澶淵之盟,大擧南下時師出有名!”

“偏偏越是駭然聽聞之事,越是廣爲流傳,陛下曾幾度辨明,卻又被有心之人挑唆,高提擧所在的皇城司,也在這件事上操碎了心,想必深有躰會!”

“所以陛下與遼帝議和定盟,一個關鍵的目的,就是逼迫遼帝承認險惡用心,洗刷掉自己的弑母罪名,這點無可厚非,沒有人願意擔著這樣的罵名,更何況是我大宋的官家,無數子民的君父!”

“而除了自証清白外,還有一個作用,就是麻痺遼人,讓遼人以爲我大宋的妥協,衹是因爲他們昔日的奸計得逞,不會再受到攻擊,甚至可以走雁門關廻遼國,途中必定大大松懈,軍隊散漫……”

“一旦遼軍主力受挫於雁門關外,陛下再急調北軍和西軍廻歸,前後夾擊,就能將遼人盡滅於我大宋境內,再有燕雲屏障,以後百姓再也不用受異族襲擾之苦了!”

“陛下爲國爲民,甚至不惜承擔罵名,高提擧難道就不能躰諒一二麽?”

高求前面聽著倒是不自覺地連連點頭,但聽到最後,看了看何執中,忍不住道:“何相公,你最後所言的軍事部署,是陛下一人所思,還是與朝中文武商量後的結果?”

何執中毫不遲疑地道:“此等大事,自然是商議後的結果!”

高求神情冷澹下來:“你對兵事不甚了解吧?”

何執中心中暗道不妙:“高提擧此言何意?”

高求道:“我雖然沒有臨陣廝殺,但收複燕雲的整個過程中,是親眼見到林義勇和鄕軍各位將領是如何調兵遣將的,你如果也有過我這般經歷,又或許去尋那些軍中宿將商量一下,就該知道遼軍二十萬主力多爲騎兵,你讓北軍和西軍去圍勦的部署,太過無知了,知兵之人絕不會認可的……”

何執中面色沉了下去,不遠処的洞雲子則無聲失笑。

這群紙上談兵的士大夫,以爲扯個謊言,就能安撫住一個真正隨軍作戰的臣子,何止是無知,簡直是天真!

何執中臉色微變,知道裂痕是彌補不了了,卻不放棄,開始走昔日的恩情路線:“或許這兩軍調動確實有幾分不妥,但陛下對高提擧的知遇之恩,終究不能忘卻吧?”

“高提擧既無功名,又無軍功,衹有陛下的賞識,卻能成爲皇城司的提擧,任命公事,大權在握,後來連宮內宦官都殺了,陛下也未怪罪……”

“如此種種恩德,恐怕也是高提擧膽敢抗命不遵金牌的原因,換一個臣子,沒有陛下的愛護,豈敢如此膽大包天?”

高求搖了搖頭:“這你又錯了,我不是仗著陛下的寵愛,才敢抗旨,而是光複燕雲的大好機會擺在眼前,任何一位將領都不會願意錯失良機!”

“陛下終究沒有真正去過戰場,不知那一場場血戰是如何的艱辛,無數將士的心血才有了那些成果,豈能因爲後方的荒謬命令而燬於一旦?”

說到這裡,他看向牢房的天窗,又露出哀傷之色:“我若不是唸著陛下對我的恩惠,豈會廻來金陵?公然抗旨,忤逆聖命,落得這個下場,倒也無話可說,可你們給我安的與‘左命’勾結,意圖謀反的莫須有之罪,我是死也不認的!”

何執中原本已經聽得心驚肉跳,但這句話一出,趕忙把握住:“可現在大逆‘左命’卻利用了高提擧的聲名,趁勢召集了一群逆賊,攻擊皇城,驚擾陛下,甚至扇動金陵百姓,若是造成大亂,對高提擧的青天之名,絕對是巨大的損害啊!”

高求愣了愣,然後恍然道:“原來如此!我說堂堂相公,爲何今夜突然來看我,又跟我編那些……沒想到是因爲‘左命’,我最初接手皇城司時,就是要抓捕此人的,現在居然是因他而活麽,真是世事難料!”

何執中臉色微變,聲音裡已經有了幾分氣急敗壞:“高提擧,你絕不是因‘左命’而活,恰恰相反,你的名聲也要被‘左命’給壞了,若是不阻止對方所爲,你就變成了亂臣賊子,受人人唾罵了!”

高求定定地看著他:“何相公此來是阻止我變成亂臣賊子,那請問,現在被關在大理寺獄內的我是什麽?”

何執中抿了抿嘴,知道不能再辯駁下去了,乾脆道:“高提擧想要免罪麽?陛下已經應允,衹要你出面讓賊人退走,証明了自己的清白,之前的罪名自然全部勾銷,官複原職,還有光複燕雲的重賞!”

“陛下是要我一個關在大理寺獄的亂臣賊子,出面讓大逆‘左命’退走,挽救大宋麽?”

高求喃喃自語,張開了手:“官家的聖旨呢?給我看看!”

何執中道:“沒有聖旨,衹有口諭!”

高求了然:“是啊,這種顔面盡失的事情怎麽會有聖旨,衹能是口諭……但既然是口諭,官家若是事後反悔了呢?”

何執中變色:“君無戯言,你把陛下看成什麽了?”

高求道:“我不得不這麽想,如果我真的能讓‘左命’退走,那在禦史口中,肯定又是勾結大逆的鉄証,到時候我有嘴也說不出清楚了,沒有聖旨,我又怎麽能出面?”

何執中咬了咬牙:“好,老夫去請聖旨!”

他不敢怠慢,立刻轉身出了牢籠,卻聽到後面響起了笑聲。

“哈哈!哈哈哈哈!”

那笑聲裡,有對險死還生的由衷喜悅,也有著對大宋朝廷的濃濃失望。

最後失望甚至壓過喜悅,廻蕩在大理寺獄內,久久不散。